600年前,元末明初時,在貴州古驛道上行走的最有影響的商人中,典型代表便是被稱為“中華商圣”的江南巨富沈萬三了。他在滇、黔共生活了20年,其中,在貴州生活了16年。因此,他既是貴州商業(yè)的開拓者和領軍人,也是貴州西部大開發(fā)的先鋒人物。
據《烏蒙沈氏》族譜記載,明洪武六年至明洪武二十六年(1373年至1393年),沈萬三主要在滇、黔之間的走廊一帶生活了近20年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,88歲高齡的他,逝世于貴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的福泉山。
元末明初時,被國人譽為“中華商圣”的江南首富沈萬三,以其“富可敵國”的巨大財富而馳名神州。然而,皇權制度下的首富,卻無法抗拒皇權的力量,被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一句話,發(fā)配到離京城遙遠的邊疆。那么,沈萬三究竟何許人也呢?
萬山秀。祖籍湖州南潯,后遷居江蘇的周莊。以躬耕務農起家;隨后為富商湖陸道源理財。在分湖,二十多歲的沈萬三得到陸道源巨財資助,回到周莊憑借北蜆江(古東江)西接京杭大運河、東北經瀏河出海的有利條件,開始其“竟以求富為務”(《周莊鎮(zhèn)志》光緒志)的對外貿易活動,商品輻射東南亞及世界許多國家,迅速成為“資巨萬萬、田產逾吳下”(明董谷著《碧里雜存》)的江南第一巨富?梢哉f,沈萬三是中國的國際貿易之父,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。當年,他在新加坡和馬六甲(滿刺加)建立了龐大的商品基地,并輻射世界(貴州明清流傳下來的《沈氏族譜》有記載),用中國的陶瓷、絲綢等商品換取外國人的珠寶玉器,價差可以達到一比幾十倍,甚至上百倍,積累了驚人的財富。
當年,他?吭谛录悠潞婉R六甲口岸的商船有上百艘之多,他從事國際貿易的時間比鄭和下西洋還早幾十年。他在新加坡期間跟當地的華人和不同民族的兄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。沈萬三發(fā)跡后,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基地,并縱橫拓展經營,還結交了元末明初名畫家王行、著名道士張三豐等人物,并以巨財支持平江張士誠建立的大周政權。
沈赤兵在南京中華門采訪
明初,朱元璋統(tǒng)一中國,定都南京,沈萬三又巨資助筑京都城墻三分之一。城墻筑完后,沈萬三看到明朝剛建國,百廢待興,國庫空虛,出于好心便主動出錢犒賞軍隊。然而,此犒勞之舉,沈萬三卻不知道犯了朱元璋之大忌。洪武六年(1373年),沈萬三被朱元璋發(fā)配到云貴,也有史料稱“奉旨戍邊”。
沈萬三被發(fā)配云南時,貴州還未建省,貴州的中、西部和西北部地區(qū)隸屬云南省管轄。沈萬三與滇王沐英有舊交,沐英知道沈萬三善理財,便奏請朝廷準允“萬三父子入滇為西路理財”,朱元璋“準奏”后,沈萬三理直氣壯地穿梭于貴州古驛道上,從事經商貿易,組織馬幫運輸,進行資源開發(fā),艱辛地進行“第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”。沈萬三在貴州得到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的禮遇,并受奢香請托,按照奢香“為西路理財”的愿望從事經營活動。
之后,在洪武十六年(1383年),沈萬三離開七星關西去云南。沈萬三從進入七星關到離開,停留時間有近十年之久。在此十年之中,沈萬三不計得失,吃苦耐勞,全心、全力幫助奢香辟源理財,開采礦藏,發(fā)展運輸。
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,沈萬三在安順的舊州、天龍及貴陽、福泉一帶帶領家人從事馬幫貿易,將貴州的茶葉、中藥材等農產品銷往云南、西藏,甚至國外的緬甸、印度等地,并把京城風俗、服飾、舉止、打扮、居室等文化也傳到了云貴等地區(qū)。今天,貴州的南京遺民,包括沈萬三的一些后代子孫,都保留著600多年前的穿著習俗。沈萬三在貴州古驛道生活期間,為當地經濟發(fā)展,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。據民間傳說,他將海外貿易時從美洲引進的辣椒(古名番椒或海椒)引植入貴州,“以椒代鹽”,用來解決貴州老百姓缺鹽的民生問題。
沈萬三是中國古代商業(yè)文化的顯赫人物,一位高超的經濟大師,他驚世駭俗的經營藝術可謂是一座巍峨的雪峰,令后人可仰望而不能及。沈萬三歷經朝代變換,他的致富根源、發(fā)跡途徑、創(chuàng)業(yè)精神、經商理念,成為當今經濟改革發(fā)展中值得研究的重要內容。沈萬三是一塊超級品牌,至今依然鮮活地活躍在大眾話題中,其影響力究竟有多大?據初步整理與歸納,顯示出沈萬三具有全國性影響的方面就有25處之多,這里僅舉其中一部分:沈萬三在《明史》中有三處被提及;古今天下第一奇書《金瓶梅》的主人翁以沈萬三舉例,并三次提到沈萬三;《元史演義》將沈萬三稱為“財神爺”;我國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評價沈萬三是中國14世紀杰出的理財大師;沈萬三修建的中華門古城墻,被江蘇省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;沈萬三在華商中被稱為開拓海外市場的先驅,被譽為中國國際貿易之父,是率先利用和配置國際國內“兩個市場”、“兩種資源”進行生產并實現商業(yè)資本增值的經貿實踐者;沈萬三的電視劇有《聚寶盆》四十集,央視熱播過,關于沈萬三的書,全國有幾十種之多;沈萬三被譽為世界首富,資產遠遠超出比爾•蓋茨好幾倍;在民間,沈萬三一直被作為年畫進入尋常百姓家等等。
作為“理財大師”的他,雖然在貴州時已是一介平民,但他親手在全國編織的商業(yè)貿易網絡還在,市場信息、渠道和特殊的人脈還在。在貴州這段時間中,他依然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頭腦,與家人重新“第二次”創(chuàng)業(yè),大力發(fā)展馬幫貿易,在滇黔茶馬古道上,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,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、博士生導師 毛佩琦先生題詞
沈萬三非常尊重當地少數民族村民,視他們?yōu)樽詈玫呐笥,并時常請教于他們。至今老百姓還流傳有不少關于沈萬三與苗族、布依族同胞團結、友愛、互助的佳話。
600多年前,正因為有了像沈萬三這類有商業(yè)頭腦和智慧的領路人,貴州的一系列產品才有了與外界真正意義上的規(guī)模性的交易,也才有了安順歷史上所說的“商業(yè)之盛,甲于全省”的精彩描述。
沈萬三在貴州發(fā)展商貿的歷史有多重意義,其中,一是帶來了農商并重的先進意識,與外界市場有了聯系,使其農業(yè)生產由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(tài)轉向農商并重的經濟形態(tài);二是在為當地帶來先進商業(yè)觀念的同時,也帶來了許多與商業(yè)相關的理念,如重合同、誠信、守約等有利于貿易流通的商業(yè)文化精神。
商業(yè)的發(fā)展,為安順及周邊地區(qū)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技術,還帶來了各種手工技藝,如手工紡織業(yè)、打鐵鍛造業(yè)、種茶制茶業(yè)、冶糖業(yè)、木器木雕業(yè)、竹器業(yè)(如制作精致的竹斗笠)等。
明代巨商沈萬三在貴州的“第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”事跡,受到國內外媒體和史學界的廣泛關注,其中,國家一級學會——中國明史學會特意將“中國明史學會沈萬三研究分會”落戶貴州。
中華民族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中,稱得上“商圣”的只有12位,前五位分別是范蠡、子貢、白圭、呂不韋、沈萬三。可以說,沈萬三作為貴商鼻祖,是貴商的驕傲,更是貴州人的自豪。
貴州省福泉市福泉山沈萬三原葬墓
沈萬三商圣文化是貴州商文化中極其珍貴的遺產,其中,“義利并重,大義大利,情感天下”是沈萬三商業(yè)文化的核心價值,也是貴商的價值核心。商圣沈萬三開拓的商 道,既有勤勞的汗水,又有誠信的陽光,還有智慧的火花,將“人無我有、人有我優(yōu)、人優(yōu)我廉、人廉我新”濃縮成中國商界市場差異化競爭的致勝寶典。為了紀念在貴州創(chuàng)下重重功績的沈萬三,福泉市在他位于福泉山原葬墓的基礎上,修建了大氣、壯觀的“萬三陵”,以供后人瞻仰。在“萬三陵”前,中國明史學會會長、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商傳專門為沈萬三原葬墓題詞:“中華商圣”。(中國專家學者協(xié)會會員、中國明史學會沈萬三研究分會、貴州沈萬三研究會 沈赤兵 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