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尋祖地,舊貌變新顏。 羅霄山脈以豫章羅氏十一世祖羅霄命名。為了紀念一代愛國名將羅霄,便把他住過的山洞命名為“羅霄洞”,而羅霄洞所處的這條大山脈,就叫做“羅霄山脈”。宋朝愛國名將,詞人辛棄疾曾立《羅總管祠記》碑,記錄了羅霄事跡,歷代《江西通志》也記載羅霄山的來歷故事。羅霄山脈是萬洋山,諸廣山和武功山的統(tǒng)稱,位于湖南和江西交界,是兩省的自然分界線。羅霄,字公盟,季實次子,東漢中平丙寅年(公元186年)九月初三寅時生。有功于東吳孫氏,仕安成郡大總管。 羅霄山,因三國著名的東吳名將羅霄于此棄官隱居而得名。生于柴桑的羅霄,很有帶兵打仗的軍事才能,曾數(shù)次重挫魏軍進犯,立下赫赫戰(zhàn)功,倍受吳主器重,被委任為新設(shè)立的安成郡第一任太守。荊揚牧諸葛恪不聽部眾勸告,征發(fā)大軍進攻魏國。羅霄寫信勸止,諸葛恪看后大怒,羅霄遂棄官掛印封金,隱居于萍鄉(xiāng)的山洞中。后來,諸葛恪慘敗,死傷數(shù)十萬大軍,被夷三族。天紀四年,東吳被晉所滅,九十五歲高齡的羅霄以屈原為榜樣,投舞陽河殉國。后人將其隱居之山冠名為羅霄山,隱居之洞為羅霄洞。 而今,教科書上這條以羅霄命名的南起贛粵大庚嶺,北至長江,連接了江西,湖南,包含井岡山、武功山等眾多海拔千米以上群山的千里山脈,不僅為我國為數(shù)不多的東北西南走向的大山脈之一,更以擁有無數(shù)的“獨一無二”名聞天下——贛、湘兩省界山,千里鳥道,落葉華木蓮、全緣紅山茶等珍稀瀕危植物最后的棲息所…… 在中國歷史上,不乏許多因人名而得山名的典故,如黃山因黃帝得名。而羅霄山得名所傳遞的信息更具意義——愛國報國、追求真理、志潔行廉等等,而這些也一直是中國歷代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精神品質(zhì)。 |